查看原文
其他

这一次,我不想为你的情绪买单了。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媒说话 Author 做自己的



萌主有话说

你有没有试过在倾听朋友的吐槽后,自己感觉到疲惫、压抑和委屈,这可能是你的情绪价值被过度输出了。当我们觉得负面情绪占据了生活的主调时,就要意识到自己是不是承担了过多的事情。要记得,自己快乐了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!


  什么是情绪价值?


情绪价值是是一个人通过情绪表达,能够对他人情绪产生影响的能力。


比如,你会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,你会因为别人的情绪产生共情;


又比如:当你考砸了,你想找个人唠嗑,她说:“没事,是试卷太难了,大家都没考好。”这时你心里得到安慰,那么,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,你就从她那里成功索取了情绪价值。



#01


情绪价值本是一种「共情能力」,但很多时候,我们会被人过度索取情绪价值,长期地接受别人的负面情绪,甚至变成一个无底的树洞。



朋友小伊今天和我说,她和自己的朋友小哈闹掰了。


小哈是她玩的要好的一个同学,可跟她在一起的时候,小哈总是喜欢向她倾诉一些负面情绪。


和男朋友分手了,向她吐槽男朋友的“冷暴力”,说他不懂得珍惜;


被父母骂了,向她哭诉父母总是把她跟别的小孩比较,一点都不关心自己;


碰上下雨天,也要说自己就是踩了狗屎运,不出门不下雨,一出门就下雨。


一开始,小伊觉得没什么,觉得这只是好朋友间的日常吐槽罢了。


每当小哈跟她讲心中的不快时,小伊都会「安慰」她,不让她陷入难过和无助,想办法帮她排解负面情绪。



又一次的抱怨让小伊突然意识到,小哈的每次抱怨都会让她或多或少的感到心情压抑。


小伊每次安慰她时,都要代入她的情绪中,甚至脑海中还要联想到这些画面。


而很多时候,其实小伊能感觉到小哈并没有认真听自己讲话,有时还说出还说“你说了这么多,可是你根本就理解不了我”这样伤人的话。


小伊渐渐地,受不了她的滔滔不绝、长篇大论和怨天尤人的无聊抱怨。诚然,「负面情绪」就像病毒一样,是会传染的。



#02


那什么样的人,容易被人倾诉呢?这些人往往有两个特质:「高共情力」「低自我表现力」


心理学家艾利斯说:“人们不会受到事物的干扰,而会受到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的干扰。”


高共情力的人与其他人相比较,能更敏锐地发现他人的当下感受。并且能站在他人的角度,「设身处地」地为他人着想。



在朋友和他们倾诉时,他们能认真倾听,会让朋友觉得舒服,以至让别人产生情绪上的依赖和信任。


他们不会将你的情绪置之不理,很少输出负面反馈,而是会给予积极反馈认同感。


低自我表现力是指这些人平时不会过度的表达自我的感受,不会把表情挂在脸上,更多的是会把它隐藏在心里。



在外人看来,他们就像是无欲无求,无忧无虑。


并且,他们对别人的感受和情绪能更容易地「包容」「接纳」。


这两个特征使得他们就像树洞一样,能够一直接纳他人的情绪。可是,过度被别人索取情绪价值也会造成苦恼。因为我们不是他人的情绪垃圾桶,我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思考。



#03


那么,我们要如何避免被别人过度索取情绪价值呢?



这是你的功课,不是我的


在人际关系中,对于「边界感」,往往是比较模糊的。


这种模糊观念,让彼此之间的责任感变得更难划清。这影响了自我情绪价值感的体现,也少了彼此间的尊重感。



我们每个人都是「不同的个体」,你要抗起自己的责任,我也有我的责任。你的功课我不能帮你做。



你要知道我其实帮不了你



曾经有一个故事:一个人掉进水里,你拼尽全力没有把他救上岸。后来才知道,他只是习惯了挣扎的方式。


心理学家杨凤池也说:两个人重复的抱怨,是在让那些历史事件在潜意识里生根,会让痛苦加剧。



你总向我倾诉和抱怨,可我或许只能一遍遍的帮你回忆痛苦,却也「无能为力」。



学会拒绝和say no


拒绝虽然看起来只需要说“不”,但其实很难,有时候单是一个说出口的「勇气」就足以让你咽下被索取的难受情绪。


因为说不的背后可能意味着失去误解、争吵、破裂、和失去,我们都害怕失去一段维系已久的感情,害怕失去彼此之间的关系。



但是我没有「好人卡」,这一次我想说:“我理解你现在肯定很难过,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你。”或是“我也帮不了你,你自己好好想想,出去散散吧!”



我应该停止过度输出了



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,有输出就要有输入。一直把能量无条件奉献给他人会耗尽自身的能量,折损自身的专注度和成就值。


但很多人并不能意识到自己正在「过度输出」,或许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被他人索取而忽视自我的感受。



当我们觉得委屈,疲惫,难过时,就要意识到自己是不是承担了过多的事情,这或许时身体的潜意识给我们传递的信号。


所以,我们要衡量自己的能力,记得量力而行。自己快乐了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呀!



我们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不应该为别人的情绪买单。我们有权利去拒绝负面情绪。保持合理的边界感,适度的共情能力能更好地维系彼此间的联系。


同样的,作为一个负责的朋友。我们也要避免过多地向别人输出负面情绪,避免过度地索取他人的情绪价值,要分享积极的内容。



编辑 | 袁静封面制作 | 王若妍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



往期回顾

(点击图片即可阅读)




转载 | 媒说话

编辑 | 卢瑞麟
责任编辑 | 卢瑞麟
中国青年报·中国青年网出品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